《行入經藏》第7集:醫療志業.濫觴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sia/videos/1435053313736917證嚴法師從1966年開始做慈善救濟,幾年下來,他發現貧病就像雙胞胎,因為窮、沒錢看病,因為病、拖垮全家,衍生出各種社會問題。為了解決貧病交迫,慈濟在1972年設立了義診所,每周兩次為貧戶看病施藥,嘗試解決這種困境。但是當時急重症仍得送台北,這條將近200公里的路,經常是花蓮人決斷生死的一條路。YouTube: https://youtu.be/6n...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sia/videos/628400019275569有一隻小螞蟻跟佛陀說,佛啊,我想轉動泰山,但是我力氣太小。佛陀說,你力氣不小,你能轉動一根毫芒的,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。半個世紀前,慈濟的緣起,就像這隻小螞蟻,他知道自己力量微薄,卻也知道只要集合許多小螞蟻,大家都願意出一份力,終究能轉動泰山。YouTube: https://youtu.be/1LBS117WlWE影片來源:慈濟人文志業中心https://sutra.daai.inf...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sia/videos/244807385033413出家人的僧袍,在領子背後有一塊布,稱之為印。佛陀時代,有一位貧窮女子想供佛,可是他一無所有,只有身上這件補了又補的破爛衣服。迦葉尊者看出她的心意,便說:只要你願意,可撕下一小塊衣角也可以供養,女子心生歡喜,就扯下衣服上的一塊布,慎重放進尊者的缽裡。佛陀說這就是布施,真正的意義,不在於物質的好壞,而在於那份虔誠的心。換成 上人的話說就是,五毛錢也能行大善。YouTube: https:...
https://youtu.be/ZlMa2HkPu0o《行入經藏》第4集 慈善志業 緣起觀音在大乘佛教中,是流傳最廣,時間最久、影響力最深的菩薩之一。古印度人將他視為海上守護神,到法華經普門品,完善了觀音信仰的演化。直到今天、二千多年後,他仍深深影響著全亞洲,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—慈悲。他有聞聲救苦的能力,還有千手千眼,能夠在眾生遭遇苦難時,及時伸出援手。但是這樣的能力,是神話?還是一種想望?而觀音跟慈濟克難功德會的建立,又有什麼關係呢?影片來源:慈濟人文志業中心https://sut...
https://youtu.be/pKWsVWZv_gU《行入經藏》第3集 靜思家風唐朝天寶八年,西元 749年,誕生了一位改變僧人修行觀念與態度的人物----[百丈懷海禪師],他制訂了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清規,並且身體力行。有一次,弟子們體諒禪師年事已高,便將耕田的工具藏起來,讓禪師無法工作,當天,禪師便拒絕進食,從此,沒有人敢阻止禪師工作了。千年後,台灣花蓮一位出家人----證嚴上人,成為這項清規的追隨者,但是【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】說來簡單,做來卻是異常艱苦!影片來源:慈濟人文志業...